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广告杂烩>详细内容
泼“中国制造”全球广告冷水!
作者:吴江伟 时间:2009-12-1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日前,由商务部特制的主题为“中国制造,世界合作”的30秒广告,开始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投放。(看来,“做人别太CNN”的调侃,并没有影响此次合作,CNN也许与中国人民过不去,但也绝对不会与中国人民币过意不去。)
据说,这次广告其实已经谋划很久,只不过由于“三聚氰胺”事件的影响而搁置了一段时间。国内媒体大多一片叫好,甚至寄望能够通过此轮广告,达到国家营销,为民族制造正名。
倒不是有意“唱衰”商务部的广告,但是,冷水还是泼一泼的。
先说广告主题。我以为这些年,中国经济主张转型已然卓有成效,看来,依然只是停留在“口号”阶段。折腾这么些年,我们拿的出手的,还是十几年前的“中国制造”,依旧是“世界工厂”。这个片子,恐怕只有印度、越南等新兴“世界工厂”看了会有所压力,对其它国家而言,真的无关痛痒。“MADE IN CHINA”在其它国家消费者眼里,依然不过是廉价的标签。我尚怀疑,这则广告能否给“中国制造”提价。
其次,停留在“加工”阶段的中国制造,依然没有逃出“补贴国外”的命运。我们赚一角,人家赚一块。即便如此,人家依然是“得了便宜还卖乖”,时不时“反倾销”一下。尤其是得感谢互联网的发展,让大多数中国人醒悟,原来同样一件商品,同样是“MADE IN CHINA”但价格是国外比国内便宜。当外国人在自己国家看见中国人疯狂购物时,他们也许不知道,“中国制造”出了国更便宜,尤其是那些高价商品。
依赖以量多价低取胜的中国出口,危机四伏。目前国内的现象是,外销可以退税,有补贴,而内销商品别说补贴了,税费就一大堆。从国内北方运到南方的物流费用,居然会高过从中国运到大洋彼岸的美国(现在可以明白,为什么巴菲特对中国铁路感兴趣吧),高额的流通成本、高税率以及各色灰色费用,使得我们自己需要花更高额的代价购买在中国生产的东西。更糟糕的是,国内贸易里存在的商业信用缺失,严重威胁着国内经济与产业的良性发展。我纳闷的是,中国企业为何对国外合作商可以千依百顺,而在与国内企业合作时,常常尔虞我诈,能拖就拖。商业法制建设亟待完善固然是实,但中国经济脉搏的跳动恐怕也未必那么规律健康。
所以,中国人创造的大部分财富,流向了美国、欧洲。如此,“中国制造”或许真的是吸引国外企业的金字招牌。
再则,中国制造不需要正名,也不知道要正名什么。我们生产LV,可LV不是属于我们。在国外企业、消费者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的“中国制造”怎么可能因为由国家出面做个广告而重新定义?我甚至有些担心,放大的“中国制造”宣传,害了那些可以是“中国创造”、“中国品牌”的企业,好不容易上升了一个高度,结果在大趋势里回落到基础层面。
如果,我们的民族自信,还是基于“中国制造”,那么随着印度、越南等更为廉价的新兴制造国的“崛起”,我们恐怕连这点骄傲也没有了。
我倒希望,看到广告里“我来自中国”的骄傲。可惜,少了点这样的感觉。
吴江伟 几年来,从IT业到耐消费品行业,让我找到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新默契,从方案到执行,从主创到外脑,每一个角色,都让我相信,成为新锐的可能!如果,你需要变革性外脑,及新文案,并有不拘一格的气魄,非常愿意与你成就下一个辉煌可能!联系电话:13913280977联系邮箱:dudubird12@yahoo.com.cn MSN:wujiangwei12@hotmail.com QQ:258381268